地方招商迎来了新时代。
8月1日起,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》正式开始施行了。
我们从文件的名字上,大概也能对大意略知一二。
条例第一条就开门见山:
促进市场公平竞争,优化营商环境,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。
对未来影响最大的当属第十条:
没有法律、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,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,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、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......
这意味着,以往各地青睐的“以税引商”、“返还奖补”式的招商模式,各种招商的内卷乱象,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。
近期媒体报道的各地纷纷裁撤招商部门,组建招商公司,就是在此大背景下的重大转变。
730政治局会议首提“反内卷”,这也算在后招商时代,打响了反内卷第一枪。
实际上,这一转型酝酿已久。
2014年12月,国家发布《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》,就提出要清理优惠政策。
要知道,当时各地招商还如火如荼,想推进可以说阻力重重。
但不得不说,魔都就是魔都,上海就是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。
2014年,上海就提出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;
2015年底,上海所有街道已全部取消招商引资,让街道回归服务职能。
往后的几年,南京、成都、青岛等城市也部分试点或全面取消了对街道的招商考核。
比如,2018年,山东省发文明确提出,“济南、青岛市中心城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,街道可逐步取消经济发展、招商引资等职责及相应的考核指标,经费由同级政府保障。”
2022年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》正式发布,也标志着传统的地方政府招商部门面临转型压力。
统一大市场不就是:各地发展各自的比较优势,优化资源配置,自由竞争搞起来,效率搞起来。
今年6月6日,总理签署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》,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,地方政府不能再为特定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。
还得是看魔都上海。
6月底,上海市发布了《上海市招商整改任务清单“二十条”》,要求立即清理与税收挂钩的产业扶持政策,全面禁止“税收优惠政策”招商行为。
和招商部门朋友聊天中能感知,招商内卷是全方位的,甚至是白热化的。
他说:
一线城市跟周围一线城市卷,二线和一线卷,同一城市的下辖区县更卷;
税收要减免优惠,厂房要代建,有的设备还要帮买;
当然了,不光是我们卷,其他国家也卷,只不过我们更甚。
比如,前几天处于风口浪尖上的福耀玻璃。
据报道,当时福耀在俄亥俄州代顿地区的莫瑞恩市工厂18万平方米的建设费用大概是4000万美元,得到的政府补贴就超过了这一金额。
是不是熟悉的配方,熟悉的味道,熟悉的套路......
有人说,地方招商引资,吸引企业,发展地方经济,带动地方就业,不是好事吗?
是好事,但过犹不及。
招引企业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,本身对地方和公司应该是双赢的。
但过度内卷,恶行“竞赛”,必然造成资源浪费,效率低下,背离招商本意。
有些地方政府还因此背上了更多负担,本末倒置了。
某种程度上,我们苦“形式招商”、“内卷招商”久矣!
一些地方,在政绩、经济利益驱使下,甚至完全违背了招商引资的本质要求,为了招商而招商,把它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任务或游戏。
过去,各地为了招商引资,也是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
互相加码、互相“挖墙脚”,不合规范的税费返还承诺,不合常理的以奖代补,上不了台面的“抽屉协议”......
拍胸脯、打包票、做承诺时,根本不考虑本地产业基础、区 域优势和资源禀赋,做出超出承受能力的承诺,进而反噬了营商环境。
对此,新华社就曾刊发文章《“互害式”招商,谁挖谁的墙脚?》,报道了部分地方政府为争夺项目,加码招商政策,互挖存量企业,甚至内耗成了地方“互害”。
急剧扩张的产业园区与产业、经济的发展速度严重脱节,导致了大量园区空置和“僵尸”园区出现。
公开数据显示,从2023年开始,我国产业园区面积正以每年1.4亿平方米的速度新增,预计到2025年总供应量将突破62亿平方米。
由于各地给的各种“好处多多”,一些”聪明“的企业就专门干起了“捡漏”的勾当。
它们被称为“候鸟企业”。
说白了,这类企业就像候鸟一样在各地间短暂迁徙,不做实业,只为补助。
它们既无法为当地带动就业,也无法带来真正的税收,一旦搬迁,甚至还造成地方的损失。
多地裁撤招商部门,将更多权力下放给市场和企业,是我们招商模式转型的重要一步。
想达到两个目的:资源更优化配置,全国统一大市场;减少恶行内卷、资源浪费、投资过剩,由重数量到重质量的发展。
地方政府,尤其是基层的招商职能取消后,让他们更加聚焦社会治理,更好地回归服务职能。
将招商工作交给专业化团队去做,不但可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,也算是“全民招商”的一种松绑。
说白了就是:政府的归政府,市场的归市场。
未来,招商引资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,传统的政府招商部门的作用将逐渐减弱。
不管是什么模式,有一点是肯定的,那就是引入市场化的机制,提高灵活性和效率。
告别传统“以税引商”模式,但招商依然是攸关城市经济命运的重要一环。
各地纷纷设立的招商公司或成为趋势,站在政府的角度,也是一种规避内卷的方式。
“管委会+公司”模式,将社会事务管理权移交给属地政府,市场化投资和运营服务交给专业公司。
公司制下,招商成果与绩效挂钩,更能调动招商人员的积极性,有助于提高效率,减少资源浪费。
但既然是公司制,那盈利就是必须是要考虑的。
招商公司现在面临的问题是:成本高、周期长、盈利难、吃政府资源,要找到盈利点并不容易。
近年兴起的“资本招商”模式,也有望走到舞台中央。
比如,今年6月,北京落地4支共计5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;上海也正式发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,总规模1000亿元。
对于一家尚未跑通商业模式的科创企业来说,产业基金的投资不仅仅是降低成本的问题了,更是关乎它的生死。
一个传统的招商时代要落幕了,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。
但,这只是一个开始,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,要走。
这几年,很多事情一直在变,有些变化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,不要小看这些变化,这都是历史进程的一个映射。
时代变了,政府的KPI,重心也会变,个人的认知必须也要跟着变,不要墨守成规,不要路径依赖,顺势而为。
THE END
来源: 米筐投资(ID:mikuangtouzi)
作者:老范
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